LeetCode 第 343 题:“整数拆分”题解

题解地址:“贪心选择”性质的简单证明、记忆化搜索、动态规划 (Python 代码、Java 代码)

说明:文本首发在力扣的题解版块,更新也会在第 1 时间在上面的网站中更新,这篇文章只是上面的文章的一个快照,您可以点击上面的链接看到其他网友对本文的评论。

传送门:343. 整数拆分

给定一个正整数 n,将其拆分为至少两个正整数的和,并使这些整数的乘积最大化。 返回你可以获得的最大乘积。

示例 1:

输入: 2 输出: 1 解释: 2 = 1 + 1, 1 × 1 = 1。 示例 2:

输入: 10 输出: 36 解释: 10 = 3 + 3 + 4, 3 × 3 × 4 = 36。 说明: 你可以假设 n 不小于 2 且不大于 58。

“贪心选择”性质的简单证明、记忆化搜索、动态规划 (Python 代码、Java 代码)

能够使用“贪心算法”完成的问题,严格上来说,是要证明这个问题具有“贪心选择”性质,但是如果一个问题,不能使用贪心算法,只需要举一个反例就可以了。

而证明一个问题具有“贪心选择”性质,通常是比较困难的。本篇就我对「力扣」第 343 题:“整数拆分”的贪心选择性质给予证明。

方法一:贪心算法

(温馨提示:下面的幻灯片中,有几页上有较多的文字,可能需要您停留一下,可以点击右下角的后退 “|◀” 或者前进 “▶|” 按钮控制幻灯片的播放。)

343-1.png,343-2.png,343-3.png

分析题意

题目中说,把正整数 nn 分解成若干个正整数加法因子,让我们求所有可能的加法因子相乘以后乘积的最大值。看示例 2 ,就很清楚题目的意思,这里就不多展开了。

本文对求解这个问题的贪心选择性质做了简单的归纳、证明。即我们要证明的是:

“贪心地”、“尽可能多”地分解出 33 正整这个加法因子,就能够使得最终的乘积得到最大。

从小规模数据找规律

我们不妨从最小的正整数加法因子 11 开始,到 223344、...,依次分析,分解以后,乘积的大小,写几个出来,看看规律。

  • 情况 1:如果分解式中含有 11

因为 1×(n1)=n1<n1 \times (n-1) = n-1 < n,明显,越分解乘积越小。

结论1:11 不能作为分解的正整数加法因子。

  • 情况 2:如果分解式中含有 22

直觉上,分解以后相乘肯定比原来这个数要大。例如:n=19n = 19 时,2×17=34>192 \times 17 = 34 > 19,越大的数越是如此,因此我们要关心的是边界。于是解不等式

2×(n2)>n2 \times (n - 2) > n

n>4n > 4

结论2:当 n>4n > 4 的时候,分解出 22 这个因子,与剩下的数 (n2)(n - 2) 得到的乘积,就肯定超过 nn 了。

  • 情况 3:如果分解式中含有 33

直觉上,也是分解以后相乘肯定比原来这个数要大。例如:n=19n = 19 时,3×16=48>193 \times 16 = 48 > 19,越大的数越是如此,因此我们要关心的是边界。于是解不等式

3×(n3)>n3 \times (n - 3) > n

n>4.5n > 4.5

结论3:当 n>4.5n > 4.5 的时候,分解出 33 这个因子,与剩下的数 (n3)(n - 3) 得到的乘积,就肯定超过 nn 了。

  • 情况 4:如果分解式中含有 44

情况就有点意思了,我们就可以比较以下四者的乘积大小:

(1)nn

(2)4×(n4)4 \times (n - 4)

(3)2×2×(n4)2 \times 2 \times (n - 4)

(4)1×3×(n4)1 \times 3 \times (n - 4),其实这都不用考虑,因为情况 1 的结论:11 不能作为分解的正整数加法因子,因为它会使得乘积原来越小,下面我们马上还会分析到。

nn 比较大的时候,4×(n4)>n4 \times (n - 4) > n 是显然的,而 4×(n4)=2×2×(n4)4 \times (n - 4) = 2 \times 2 \times (n - 4),又由上面的第 1 点可知分解出 1 肯定使得乘积越来越小,而且很明显 4×(n4)>1×3×(n4)4 \times (n - 4) > 1 \times 3 \times (n - 4)

结论:

结论4:分解出 44,等价于分解出两个 22,因此,情况 2 就包含了情况 4 ,故没有必要考虑分解出正整数加法因子 44

  • 情况 5:如果分解式中含有 55

情况也有点意思了,我们就可以比较以下四者的乘积大小:

(1)nn

(2)5×(n5)5 \times (n - 5)

(3)2×3×(n5)2 \times 3 \times (n - 5)

(4)1×4×(n5)1 \times 4 \times (n - 5)

nn 比较大的时候,5×(n5)>n5 \times (n - 5) > n 是显然的,而 2×3×(n5)>5×(n4)2 \times 3 \times (n - 5) > 5 \times (n - 4),又由上面的第 1 点可知分解出 1 肯定使得乘积越来越小,而且很明显 2×3×(n5)>5×(n4)>1×4×(n5)2 \times 3 \times (n - 5) > 5 \times (n - 4) > 1 \times 4 \times (n - 5)

结论5:分解出 55(n5)(n - 5) 的乘积还不如分解出 2233(n5)(n-5) 的乘积,因此没有必要考虑分解出正整数加法因子 55

为了避免行文啰嗦,我就直接写最关键的部分了:

  • 情况 6:如果分解式中含有 66

6×(n6)<2×2×2×(n6)<3×3×(n6)6 \times (n-6)< 2 \times 2 \times 2 \times (n - 6) < 3 \times 3 \times (n - 6)

结论:

分解出 66(n6)(n - 6) 的乘积还不如分解出 3333(n6)(n-6) 的乘积,因此没有必要考虑分解出正整数加法因子 66

写到这里,估计你也看出来了,继续分析下去的结论就是,

7×(n7)<2×2×3×(n7)7 \times (n - 7) < 2 \times 2 \times 3 \times (n - 7)

8×(n8)<2×3×3×(n8)8 \times (n - 8) < 2 \times 3 \times 3 \times (n - 8)

9×(n8)<3×3×3×(n9)9 \times (n - 8) < 3 \times 3 \times 3 \times (n - 9)

结论:

结论6:44 以上(包括 44)的正整数加法因子都不必考虑了,因为分解成它们的乘积,都小于分解出合适数量的 2233 相乘以后的乘积。

根据以上分析,正整数加法因子只有 2233,在根据我们的直觉,感觉分解出 33 这个正整数加法因子的乘积肯定比分解出 22 这个正整数加法因子的乘积,还以 n=19n = 19 为例,3×16=48>34=2×173 \times 16 = 48 > 34 = 2 \times 17,按照惯例,找边界,即解不等式

3×(n3)2×(n2)3 \times (n - 3) \ge 2 \times (n -2)

解得 n5n \ge 5

结论7:分解出 33 比分解出 22 好。

综上所述:

我们应该尽可能分解出 33 ,直到最后剩下 44 或者 22

下面我们分析最后剩下几就不能再分出 33 了:

如果最后剩下 77 的话,可以分解成两个 333322
如果最后剩下 66 的话,可以分解成两个 33
如果最后剩下 55 的话,可以分解成 3322
如果最后剩下 44 的话,不能分解出 33 了,因为最后剩下的正整数加法因子是 11,由结论 1 ,这是不允许的;
如果最后剩下 33 的话,不能分解出 22 了,因为剩下是 11,由结论 1 ,这是不允许的。

综上所述:

在大于 44 的前提下,尽可能分解出 33 。当 n4n \le 4 的时候,专门计算一下给出结论就可以了。

以上分析其实并不难,关键要动手写一下,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比我做得更好。

参考代码 1

Python 代码:

class Solution:
    def integerBreak(self, n):
        if n == 2:
            return 1
        if n == 3:
            return 2
        if n == 4:
            return 4
        res = 1
        while n > 4:
            res *= 3
            n -= 3

        res *= n
        return res

Java 代码:

public class Solution {
    public int integerBreak(int n) {
        if (n <= 2) {
            return 1;
        }
        if (n == 3) {
            return 2;
        }
        if (n == 4) {
            return 4;
        }
        // 接下来就是 n >= 5 的时候的逻辑了
        int res = 1;
        while (n > 4) {
            res *= 3;
            n -= 3;
        }
        res *= n;
        return res;
    }
}

方法二:“记忆化搜索”与“动态规划”

思路:先研究递归结构,发现有大量重叠子问题,再实现“记忆化搜索”,最后实现使用“动态规划”。即先“自顶向下”思考,再“自底向上”实现。

image.png

注意:对于每一个状态而言,还要再比较“不再继续分割”和“继续分割”,取当中的最大值,将 nn 进行分解的时候,以 88 为例:1177 是一个解,1177 的分解的结果也是一个解。

参考代码 2:记忆化搜索

Python 代码:

class Solution:
    def __init__(self):
        self.memo = []

    def integerBreak(self, n):
        self.memo = [-1 for _ in range(n + 1)]
        self.memo[0] = 1
        self.memo[1] = 1
        return self.__dfs(n)

    def __dfs(self, n):
        if n == 1:
            return 1
        if self.memo[n] == -1:
            res = 0
            for i in range(1, n):
                res = max(res, i * (n - i), i * self.__dfs(n - i))
            self.memo[n] = res
        return self.memo[n]

Java 代码:

public class Solution {

    private int[] memory;

    public int integerBreak(int n) {
        assert n >= 2;
        memory = new int[n + 1];
        memory[0] = 0;
        memory[1] = 1;
        for (int i = 2; i < n + 1; i++) {
            memory[i] = -1;
        }
        int res = breakInteger(n);
        return res;
    }


    // 将 n 进行分割得到的乘积最大值
    private int breakInteger(int num) {
        if (num == 1) {
            return 1;
        }
        if (memory[num] == -1) {
            int res = 0; // 这个初始值可以设置为 0 吗,1 行不行?
            for (int i = 1; i < num; i++) {
                // 关键之处:状态转移方程,其中 i * (num - i) 这一步很关键,千万不能漏掉
                res = max3(res, i * (num - i), i * breakInteger(num - i)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memory[num] = res;
        }
        return memory[num];
    }

    private int max3(int num1, int num2, int num3) {
        int temp = Integer.max(num1, num2);
        return Integer.max(temp, num3);
    }

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        Solution2 solution = new Solution2();
        int max = solution.integerBreak(9);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max);
    }
}

参考代码 3:动态规划

Python 代码:

class Solution:
    def integerBreak(self, n):
        dp = [1 for _ in range(n + 1)]
        for i in range(2, n + 1):
            for j in range(1, i):
                dp[i] = max(dp[i], j * dp[i - j], j * (i - j))
        return dp[n]

Java 代码:

/**
 * 动态规划的解法
 * Created by liwei on 17/10/3.
 */
public class Solution3 {

    private int[] memory;

    public int integerBreak(int n) {
        memory = new int[n + 1];
        memory[0] = 0;
        memory[1] = 1;
        for (int i = 2; i <= n; i++) {
            int maxValue = -1;
            for (int j = 1; j <= i - 1; j++) {
                maxValue = max3(maxValue, j * (i - j), j * memory[i - j]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memory[i] = maxValue;
        }
        return memory[n];
    }

    private int max3(int num1, int num2, int num3) {
        int temp = Integer.max(num1, num2);
        return Integer.max(temp, num3);
    }

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        Solution3 solution = new Solution3();
        int max = solution.integerBreak(9);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max);
    }
}